2023年3月3日,我第二次来了深圳。
12岁那年,我也去过一趟深圳。因为年龄尚小,自己坐飞机,所以上机下机似乎都有空乘人员陪同守护。我是去找我的堂哥表姐的,他们在深圳的银行上班,听大人们的意思,是要借此机会让他们带我见见世面。
除了从小在课堂上学习的“深圳是邓爷爷画的一个圈”,我不明白“深圳”到底意味着什么,也不懂改革开放,到底改革了什么,又开放了啥。我知道那是一个沿海的大城市。我喜欢海,在我老家没有海,有很多山,所以我很兴奋。一是因为可以去看海,二是因为我要自己乘飞机了,在一个陌生的城市,没有爸妈的监护,呆上一个月。这是一件值得吹嘘的事情,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,因为这证明了我很勇敢,而勇敢是一个美好的品德。
现在回想起来,关于深圳的记忆却很模糊。我记得“福田”这个地名,记得那种炎热闷湿的窒息感,记得我拿着表姐给我的公交卡一个人赶巴士去了深圳书城,记得表姐非要拍照为我留念,我却死活不肯。她说我进了青春期,也说我鼻子开始有黑头了,让我不要随便乱挤,这样鼻子会越长越大。我也记得自己睡的白色皮革沙发,有皱褶有一点点泛黄,还记得堂哥表姐一应俱全的苹果设备。除了iPhone,我每天都有ipad和itouch抱着玩,翻来覆去切西瓜,上下左右奋力逃亡神庙,费尽心机割绳子喂小鳄鱼吃糖果。表姐教我怎么下游戏,只可以下免费的,不能花钱。Apple ID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神秘,很复杂。我抱着机子在沙发上,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,很激动又有些紧张,很怕操作不当犯错误。
我在室内呆得时间久过在室外,吹了这么多那么冷的空调,发了高烧,第一次听说了“空调病”。但当时我从未听说过什么城中村,更不知道深圳有何历史,一个马路那么宽的城市能同农村有什么关联。在我的意识里,似乎自然而然,城市是凭空而来。马路就是马路。一条宽宽的、崭新的、在太阳的炙烤下烘焙出柏油味的马路,之前也是一条马路,只不过有点窄,有点旧。
文/桑尼